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導航

臺北植物園

來源:百花花卉谷 1.26W 次

臺北植物園簡介

臺北植物園
臺北植物園位於臺北市西南側中正區內的南海路上,乃屬林業試驗所所有,佔地15頃,栽培面積約11公頃,園區內栽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以亞熱帶樹種爲主,並依赫欽氏植物分系統分成十七個區分別種植,其中又以繁花異木及荷花池聞名,也最引人注目,加上雅緻古典的古式涼亭,謂詩意盎然;而且每種植物皆有說明登載名稱、產地及特性,遊客更能清楚的認識到每種植物,並加以愛護。

植物園爲臺灣日治時期的1921年創立(大正十年),創立者爲臺灣總督府。該園創立目的乃是爲了培育熱帶林植物,一般來說,是爲了讓日本武力於進軍南洋前,熟悉南洋各種植物與生態環境。因此,該園有着臺灣非原生的樹木,如各種棕櫚科植物,如大王椰子、亞歷山大椰樹,今植物園佔地約8.6公頃,隸屬於臺灣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爲仍舊爲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處所,另外,也是臺北市民知名的休閒公園。園內的歷史博物館與荷池,頗爲知名。

臺北植物園 第2張
這兒除了供民衆觀賞植物與休閒的好去處外,主要的功能在於學術研究,這也是它別於一般公園的特點,加上其內部建有歷史博物館、科學教育館、國立藝術館、教育電臺及教育資料館,無形間成了科學文化中心,在中央圖書館尚未遷走前,還曾有過“南海學園”的美稱。

在靠近南海路的歷史博物館,長期陳列我國古代藝術國寶、畫作、均爲稀世珍品,尚有國際性或全國性的美術展、攝展等在此展出。在藝術館裏常有戲劇的演出,其對面的科學教育館則以中小學生爲對象,固定展出各種基礎科學方面的資料,並且定期舉辦全國性的學生科學展覽、專利展、發明展、設計展等;教育資料館遷入中央圖書館舊址之後,就更充分利用空間作各項的展覽及視聽服務。雖是如此,各單位的佔據了植物園的一些風采,卻也爲此增添了不少的文化氣息。

歷史發展

臺北植物園 第3張
臺北植物園 第4張
西元1896年日本佔據臺灣時先在小南門外空地闢建苗圃,面積不到5公頃,後來由林業試驗場管理、購地高達到15公頃,分別自臺灣各地或日本採運的母樹種植,並插名牌以資普及植物教育;西元1921年中央研究所成立,將苗圃正式改名爲臺北植物園,且從全世界多方面收集樹種培育,到西元1930年左右,植物園內已栽種1120種植物;可惜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園區建設中輟,樹木枯萎殆盡,至臺灣光復後林業試驗所將園區重行整理,同時積極引種栽植,逐漸成爲今日臺北植物園的盛況。

植物園自1921年創設以來,就是很多臺北人記憶中一部份,閒時來此佇足小憩,不論夏天的荷花、冬日的落葉,都是許多人美好的回憶。植物園屬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西元1921年1月22日,正式發佈林業試驗場本場基地爲植物園。到1930年左右,園內已栽種1120種植物,其中泰半爲國外引進者,對於學術及自然科學之教育貢獻極大。然而在二次大戰期間,園區樹木枯損殆盡。光復後,將園區重行整理,同時積極引進各式國外樹種栽植。至今,園區內之建築與植物種類已遠超過以往盛況,蒐羅之植物多達千餘種。

文物特色

臺北植物園 第5張
臺北植物園 第6張
植物展示區現區分爲17個分區,分別展示各類植物。全區水塘依展示目的植物種類和用途區分成9區,並引進世界重要水生植物,營建具多樣性種類的水生植物池。由於都會區內鮮少綠地,植物園區內自然成爲遊客休憩踏青的場所,尤其東鄰歷史博物館、科學館、藝術館等文教機構,構成都會區內著名的南海學園。

園區介紹

臺北植物園依植物分類系統與習性分區,每個區域以不同的主題呈現,並且設有解說牌,介紹琳琅滿目的奇花異卉,例如荷花池、十二生肖區、多肉植物區、蕨類植物區、詩經植物區、民俗植物區、棕櫚科區等等,以增加展示的系統性,也方便民衆參觀學習;大門挺立高挑的是肯氏南洋杉,宏偉氣派,象徵這一片生機盎然,尤其是荷花綻放時節,含豔帶露葉浪起伏,總是吸引衆人的駐足流連,更有愛好藝術工作者,捕捉精彩消縱即逝的畫面,激湯出文情並茂的傑作,也是啓發靈感的泉源!臺北植物園在園區中也規劃導覽步道,架高的木棧道與林間小碎石道讓前來的民衆可以依循步道的路線參觀,更能融入遊園的氣氛。

遊園信息

門票:免費觀賞

交通信息

臺北植物園 第7張
地址:壹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3號

1、高鐵:搭高鐵至臺北站下,再轉搭其他大衆運輸工具。

2、捷運:小南門站步行約七分鐘即可到達。

3、公車:

(1)直接到達植物園站,有市公車1,259,204,242號。

(2)到達民衆活動中心站,在步行中前往,有市公車0東、3、238、239、243、248、262、304、603號。

(3)由博愛路進入,可搭乘0南,38,60,252,241,244,248,262,304,503號公車。

植物園 臺北 陽臺多肉花園圖片
相關內容
熱門圖文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