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花卉谷 > 花語系列 > 花語系列花情
導航

土地鹽鹼化主要分佈地區

來源:百花花卉谷 4.13K 次

土地鹽鹼化主要分佈於遼、吉、黑、冀、魯、豫、晉、新、陝、甘、寧、青、蘇、浙、皖、閩、粵、內蒙古及西藏等19個省區。按自然地理條件及土壤形成過程,劃分爲濱海溼潤-半溼潤海浸鹽漬區、東北半溼潤-半乾旱草原-草甸鹽漬區、黃淮海半溼潤-半乾旱旱作草甸鹽漬區、甘新漠境鹽漬區、青海極漠境鹽漬區及西藏高寒漠境鹽漬區等分區。

土地鹽鹼化主要分佈地區

土地鹽鹼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

①氣候條件(氣溫與降水)——降水少、蒸發強,易導致鹽鹼化

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聚;

在東北、華北的半溼潤地區,在降水量小、蒸發量大的季節,鹽分在土壤表層積聚。

②地下水——地下水位的高低、含鹽量大小地下水位高,含鹽量大,易形成土壤鹽鹼化;反之,不易土壤鹽鹼化;

③地形條件——地勢低窪,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導致鹽鹼化

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進而影響鹽分的移動和積聚。地勢高的地區,水往低處流,水中的鹽分隨地下水及地表水從高處流向低處,在低窪地帶積聚。鹽鹼地主要分佈在內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

④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形成鹽鹼地;

沿海地區,因受海水影響,地下水位高且含鹽量大,易形成濱海鹽鹼地;

沿海地區,颱風引發的風暴潮致使海水入侵淹沒陸地,水分蒸發後,導致鹽分在地表集聚,形成鹽鹼地。

2、人爲因素

①灌溉不當

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致使地下水位上升而積鹽,這個過程叫次生鹽漬化。(爲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②沿海地區過渡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使地下水鹽度升高。

土地鹽鹼化治理措施

防治土壤鹽鹼化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分別爲水利改良措施、農業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以及化學改良措施。

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防滲等。從根本上來講,灌溉實際是一種預防措施。其目的是控制灌溉水對地下的過量補給,將地下水位限制在臨界深度以下。

排水措施可細緻分爲河渠排水、豎井排水、植物排水三類。農業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肥、播種、輪作和中間套種等。

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需要以實際情況爲依據制定相應措施。

化學改良措施主要通過施用改良物質實現,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每項措施的順利應用都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鹽鹼化 土地鹽鹼化治理措施 土地 土地鹽鹼化主要分佈地區 土地鹽鹼化的原因 分佈
相關內容
熱門圖文
最近更新